











市场洞察报告
海外本土推广
建站营销服务
一体化物流服务
供应链管理SAAS工具
归类服务
AEO咨询
定制培训
低碳咨询
海外本土推广
其他


香水这个英文单词perfume,是从拉丁文“per fumum”衍生而来,意思是“穿透烟雾”。在古埃及,人们燃烧芳香的树脂祭奠神灵。在古埃及人看来,树脂在燃烧时升腾的烟雾,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天路”,沟通了天堂与人世。由于许多香料都是极其稀少、昂贵的,仅供君王和祭神。在古埃及人的概念中,一个人如果想要求得神明的怜悯恩惠,就要奉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例如乳香(Frankincense)和没药(Myrrh)。
法老使用熏香祭祀神明的浮雕
历史资料表明,埃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芳香油来滋润皮肤、增香的国家,香精和油膏用于沐浴及沐浴后。古埃及的女人们更是在头上顶着冷却的香蜡,然后她们会点燃里面的灯芯,于是香蜡就会慢慢融化,滴落在这些女人的脸上和身上,让她们闻起来芬芳诱人。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统治时期,埃及人对香料的钟情达到了顶峰。据说,她曾把自己乘坐的驳船船帆涂满了香料,远在下游几英里之外的人们仅仅凭借这股香味就能知道“她要来了”。
在希伯来人被埃及人奴役的时候,他们从埃及祭司那里学会了香料的制作技巧。当希伯来人离开了埃及之后,他们也将这门技术一并带走了。在《旧约圣经》中,就记载了许多希伯来人所使用的芳香油,如玫瑰(Rose)、茉莉(Jasmine)、龙涎香(Ambergris)等,至今仍在香水业中所使用的。
古希腊人崇敬香料,许多古希腊传说和诗歌都描写过众神对香气的喜爱。古希腊诗人荷马曾赞美过香料在沐浴、按摩和治愈方面的效用,而这些用途在今天都可以称为芳香疗法(Aromatherapy)。
深受古希腊文明影响的罗马人延续了对香料的热爱,古罗马人对精油(Essential Oil)的需求非常大,他们会给生活中的每个东西增香,包括妻子、奴隶、马、马鞍,甚至连盖房子的时候,都会在砂浆中混入香料。当阳光照射到房子的时候,香料就会在温度的作用下散发出香气。古罗马人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女性元老官,由她来决定香料的质量和风格,这其实就是早期的香水时尚和使用礼仪。
玫瑰油和玫瑰花水都源于波斯医生兼哲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公元980—1037),他完善了蒸汽蒸馏技术,从而能更有效地提炼精油(Essential Oil),这种技术的副产品就是香气花水。直到今天,中东地区还会把大量的玫瑰花水加入到美味的食物里和洗指碗(供食客用餐后清洗手指)中。
在之前我们讲过,我国古人虽然用香讲究,可我国并不是香料原产国,最原始的都是使用茅香,到了西汉时期就开始有进口香料传入,而进口液体香料(即香水)大约在唐末和五代时期(公元880年—960年)。“蔷薇露”就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种进口香水。我国古人将香水称为“香露”,制作香露的主要原料以鲜花等芳香植物为主,故古人又称香水为“花露”。蔷薇露又称“蔷薇水”。从南唐张泌《妆楼记》“蔷薇水”条所记来看,进口香水在五代时人们已开始消费:“周显德五年,昆明国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
到了宋朝,中国进口香水主要来自大食国(阿拉伯帝国的),如今的阿拉伯地区,据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大食国的蔷薇露,“然香犹透彻闻数十步,洒著人衣袂,经十数日不歇也。”
由于进口香水太贵,当时的广州商人想到了自制香水。《铁围山丛谈》记载:“至五羊效外国造香,则不能得蔷薇,第取素馨茉莉花为之,亦足袭人鼻观。”这句话说得很清楚,当时的广州商人效仿进口香水,因为没有蔷薇花,便用同样香气浓郁的茉莉花替代。制作出的香水“亦足袭人鼻观”。
再后来,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香水产地已不仅仅有大食国。据明王象晋《群芳谱》,蔷薇露“出大食国、占成国、爪哇国、回回国,番名阿剌吉”。
到明清时,贵族女性使用进口香水已较为普遍。如当时的明朝后宫女性,在洗澡后流行用“古剌水”擦身,“古剌水”就是蔷薇露。相传,慈禧太后洗浴后,就让宫女用花露轻轻拍遍全身,随着季节的变化所用花露也不同,冬季用山茶花露,夏季用玫瑰花露。
- E N D -
供稿:翁文洪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绿道跨境电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