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洞察报告
海外本土推广
建站营销服务
一体化物流服务
供应链管理SAAS工具
归类服务
AEO咨询
定制培训
低碳咨询
海外本土推广
其他


加工贸易是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自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进入快速的发展轨道。进入21世纪后,加工贸易更是一直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那么,我国最早的加工贸易在什么时候开始呢?我们今天就说说。
瓷器的英文是china,与中国的英文China只有首字母大小写的区别,这说明在世界人民的眼中,瓷器是中华文明所孕育的最伟大的瑰宝。作为全世界第一个掌握瓷器制作技术的国家,中国的瓷器很长一段时间被西方贵族们疯狂追捧,拥有中国陶瓷是地位、荣耀的象征,是富贵且具鉴赏品位的人家才能享有的奢侈。
瓷器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新品迭出;明代创新彩绘世界;清代发展进入巅峰,制作技艺创新别致,瓷器发展繁荣昌盛。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积极推动,继而中国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国”的美誉。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主要有两种额色(即蓝、白两色),而蓝、白两色并不是汉民族文化崇尚的颜色。蓝、白两色是阿拉伯、伊斯兰教地区所崇尚的颜色。蓝色是波斯和波斯血统民族的皇家颜色。因此,伊斯兰地区各地清真寺的穹顶、门柱门楣以及外墙都不同程度地装饰着蓝色。中亚、西亚各民族对白色的认识也与汉民族也存在差别,这些民族以白色为“吉色”。经过长期尚蓝、尚白审美传统的积淀,蓝色和白色成为这些民族满足宗教、王权和风俗需要的色彩。这是中亚、伊斯兰和中东地区喜爱“青白瓷器”的主要原因。
青花瓷的蓝色就是来源于氧化钴,在高温时所呈现出来蓝色。氧化钴CoO,成色为深蓝,它是最稳定的一种呈色剂。不管是重复烧,还是在任何的釉料下,它都呈现稳定的蓝色。0.25%的氧化钴在釉中呈现出艳丽的蓝色,1%的氧化钴在釉中呈现出非常深的蓝色,氧化钴稍高于1%时,则会呈现蓝黑或黑色。这种青花的釉下青料通称“苏麻离青”或“苏勃泥青”。苏麻离青这个名字,带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它是一种来自于西亚地区的特殊矿石原料。现在考古学家发现这种苏麻离青釉料,应该来源于西亚地区的伊朗、伊拉克地区。据说苏麻离青釉料最早产生于伊拉克的萨马拉地区,在这一地区有非常丰富的钴矿。
氧化钴
具体是什么时间钴蓝料被商人带到中国不得而知,但从元代以及明洪武、永乐、宣德等中国早期青花瓷特殊的发色,并结合文献及现代化学分析,可以明证苏麻离青即是来自伊拉克萨马拉(Samarra)的钴蓝料。在萨马拉地区生活的主要是伊斯兰人,伊斯兰人在同中国与欧洲贸易往来当中,深深的被来自于中国的青花瓷器所吸引。但是由于瓷器长途运输所出现的易碎性,并且路途遥远,因此这种瓷器非常的珍贵。
元代开始,中国与西域世界的主要交流对象是阿拉伯伊斯兰地区,交流的主打产品往往是通过青花瓷来完成的。青花瓷大量输出伊斯兰地区,得到那里上至君王及达官贵族,下到一般平民百姓的喜爱,早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主流装饰风格就是为适应这一市场而设计的。而青花瓷器的输出海外,又促进了中外青花原料与技术的交流。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生产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且以其胎、釉的精细,青花的浓艳,造型的多样和纹饰的优美而负盛名,被称为是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中国青花瓷器,已牢固树立了在世界瓷器市场的霸主地位,并一次又一次地攀上了世界艺术殿堂的巅峰。
这下您知道我国的加工贸易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吧。那就是在元明时期,而且还是进料加工。
供稿:翁文洪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来源:绿道跨境电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