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洞察报告
海外本土推广
建站营销服务
一体化物流服务
供应链管理SAAS工具
归类服务
AEO咨询
定制培训
低碳咨询
海外本土推广
其他


明天就迎来了三天的清明假期,清明节的得名于节气,因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生气始盛,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洁齐而清明。我国自上古时期开始,逢清明即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弘扬孝道逐步形成清明节固定的风俗。所以。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例如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我们中国所有节日都必然与吃相关,那清明节吃什么呢?江南一带吃青团。青团有不同称谓,上海、宁波叫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叫青团子或清明团子,南京称清明团或春团,温州叫清明饼儿,金华叫清明果儿(月牙形的叫清明饺儿)……
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食品应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青团是采用青艾(有的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可以保存3~5天,可以满足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是江南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因此在江南民间食俗中格外重要。
有着168年历史的上海杏花楼,不仅成功制造出了“网红青团”,还在2018年2月取得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上海杏花楼的网红青团不仅有传统豆沙的,还有肉松、蛋黄和紫薯的。那青团可以出口和携带出境吗?当然可以。但这个可以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可以参照月饼和汤圆,豆沙馅的应该好一些,但肉松、蛋黄的就有问题,因为有些国家对肉类、蛋黄是禁止入境的,紫薯也会有些问题,因为涉及是否为转基因。
清明时节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人们在放风筝时,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放风筝不但能给人们带来春天的喜悦和情趣,而且还能强身健体。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据说风筝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就曾制作木鸢,放在空中,三月不下。唐代以后,木鸢才逐渐为纸鸢所代替。五代时期,李邺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丝鞭,风吹竹笛,发出的声音很像乐器“筝”的声音,因此而得风筝之名。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竹笛或弦子,有的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夜空。
富兰克林风筝引电实验
“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等地。还有一句说法,据说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回欧洲,把风筝带到欧洲,然后始传到世界各地。在欧洲工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空气动力学之父乔治·凯利、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李林达尔等人不懈努力,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英国博物馆也把中国的风筝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文章来源:绿道跨境电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