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洞察报告
海外本土推广
建站营销服务
一体化物流服务
供应链管理SAAS工具
归类服务
AEO咨询
定制培训
低碳咨询
海外本土推广
其他


我们读古籍时,常能看到类似“璆琳”“药玉”“流离“琅轩”“陆离”“瓘玉”“料器”等等这样的名字,名字个个都是光闪闪的,其实指的都是玻璃。玻璃在古时最常用的就是“琉璃”。《西游记》里那位天宫的卷帘大将,因打碎了一个“琉璃盏”,就被贬到流沙河。琉璃盏是啥?其实也就是个玻璃杯。那您一定认为,打破一个玻璃杯就被贬下界,太小题大做了。
玻璃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是最为常见的普通材料,大多数人都认为玻璃就是廉价的普通之物。可事实上,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直到古罗马发明吹制法之后,玻璃才逐步成为制作日常用品的材料,在此前的二三千年的长久岁月里,玻璃一直是可与黄金和宝石比肩的奢侈品,只有少数上层显贵才能享用。
以色列博物馆收藏的青铜时期晚期至伊斯兰时期的早期玻璃器皿
古罗马时期的玻璃器皿
玻璃制品在本质上和瓷器的釉是同类的,是某些砂石矿物在高温烧结后形成的硅酸盐类材料,此类物质最早可能是在烧制陶器时偶然发现的。迄今最早发现的玻璃器皿大约是在3600年前出现在两河流域。根据古罗马学家普林尼,腓尼基商人运送石头的时候发现了玻璃的存在。中国的玻璃最早大约出现在春秋末年。中国古代玻璃不同于西方玻璃钠钙玻璃的品质和体系,化学成分有所不同,当属于铅钡玻璃。
辽宁朝阳北票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淡绿色鸭形玻璃注(罗马)
由于玻璃温润半透明的材质,与玉器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所以早期中国玻璃制品的主要作用就是替代玉,制作仿玉的礼器,这种情况在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地区尤其常见,可能与当地的玉矿资源不足有关。在后来的历史过程中,琉璃制品才逐渐脱离玉,成为一种独立的工艺品,但更多依赖西方进口。
罗马帝国玻璃器,3-4世纪
罗马帝国玻璃杯,4-5世纪
自张骞凿空西域之后,罗马帝国(古时称作大秦)生产的玻璃器物开始大量传入中土,《后汉书•西域传》有记“(大秦)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这里的琉璃,指的就是玻璃器,随西方玻璃器同时传入的还有西方独有的吹制玻璃技术。广州最早的玻璃发现于2200年前,来自西汉南越王赵眜的墓中。几十年来陆陆续续出土的玻璃制品还有不少,特别是珠子多,高达万枚以上。这些珠子有本土产,更多是外来货,很多珠子和新疆发现的材质一样,可见是被同一张巨大的商贸网络连接起来。这个网络,就是我们常说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晚期古墓中的玛瑙、琉璃、珊瑚
河北定州北魏佛塔石函出土玻璃珠饰
公元三至七世纪,在罗马帝国衰落之后,萨珊帝国继承了罗马玻璃制作的诸多工艺,又结合自身的特点,制作了大量的精美的高级玻璃器。自三国时到魏晋南北朝,中国与波斯萨珊帝国交流频繁,大量专供社会上层享用的萨珊玻璃器输入中土。到这个时期中国已经使用了玻璃的吹制技术,但是国产玻璃制品与进口的玻璃制品相比较,生产数量还是比较少的。
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淡绿色玻璃碗(萨珊)
陕西西安法门寺出土玻璃瓶
伊斯兰阿拉伯于公元七世纪兴起,公元651年,萨珊王朝覆灭,阿拉伯占据占领了地中海东岸和伊朗高原两个世界玻璃制造中心,在继承罗马和萨珊玻璃工艺的基础上,阿拉伯帝国发展出了自己的伊斯兰玻璃工艺,精美的伊斯兰玻璃器也随着中西贸易而进入中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多件玻璃器即为其中的精华。淡黄色盘口琉璃瓶在壁外缠贴玻璃丝条,这是罗马玻璃典型的装饰工艺,而在器壁外贴以玻璃圆、星状等花饰的玻璃贴花,则是伊斯兰独有的玻璃装饰工艺,这种工艺大体是在将热熔的玻璃小团挑到已经完成的玻璃容器外壁之上,再以模压或拔拉成一定的造型以作装饰,属于玻璃热加工装饰工艺。
新疆库车森木塞姆石窟出土唐代淡绿色高足杯玻璃杯
西安清禅寺塔基遗址出土隋代绿色玻璃瓶
隋唐时期的玻璃制造出现重大发展,唐代佛教的舍利瘗埋制度是选用玻璃瓶作为盛放舍利的最内层容,这也促进了中国玻璃业的发展。在宋代,装有蔷薇之水也就是香水的玻璃瓶,是佛教舍利供养中重要的器具,静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以上三件细颈玻璃瓶,都是这种储存香水的玻璃容器。静志院地宫出土玻璃器中最让人惊奇的是一串玻璃葡萄,整串共46粒,每粒葡萄都用深棕色的玻璃吹制而成,内部中空,外表有植物纹理,葡萄粒以金属丝缀连起来,与真实的紫葡萄颜色、大小甚至是表面的光影折射都几乎一样。
甘肃博物馆藏泾川大云寺佛塔地宫舍利玻璃瓶
静志寺佛塔地宫出土隋代舍利玻璃瓶
北宋 琉璃葡萄
元代 玻璃莲花托盏
元代定都北京后,在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先后建立许多琉璃作坊,为修建皇宫提供材料。明朝时,受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所携带的精美玻璃制品的影响,皇室决定开发这种新型的艺术品种,因此带动了料器在明代的繁荣。海禁使得进口我国的西方玻璃器数量明显下降。大概因为北京不产玻璃,需从外地购买玻璃料,之后再加工成器,故而将玻璃称为“料”,相沿成习,至今仍有这种称呼。
捷克包银刻花玻璃方酒瓶
捷克蓝色描金人物车刻瓶
捷克镶银嵌料珠船形车刻缸
十九世纪, 捷克工艺大师们根据不同元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推出了最新的化学配方,他们在玻璃溶液中加入金、银、钙、钴、铀、铜氧化锂等不同有色金属元素,烧制出了红、黄、蓝、绿、紫等不同色彩的水晶玻璃又称水晶琳。使水晶玻璃变幻出五彩缤纷的色泽,从此“捷克的水晶——透明的黄金”的美誉传遍全球。
清代宫廷玻璃器
到了清代,皇帝的日常生活用品中也有不少玻璃制品,如玻璃笔架、玻璃盖子、玻璃球、玻璃鼻烟壶等。《清稗类钞》在写后宫在岁末新年之际的时令习俗时有这样一段记载:“宫眷皆随孝钦入厨,以糖果置玻璃碟,陈竈神前。”由此可见,在清代宫廷和民间,玻璃依旧是颇受人追捧的珍贵之物。
文章来源:绿道跨境电商公众号